本文收录于 #“百千万”周周见
过去一周,广东重磅推出《“媒体+”赋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要求积极发挥媒体在垂直领域的信息传播、资源整合、品牌塑造、舆论引导等功能,并设定了促消费、外贸、文旅、增收及媒体转型五大目标。
茂名召开全市海洋经济工作会议,研究推动打造沿海经济重要增长极;江门发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提出8大行动27条举措,力争特色农业全链产值破900亿元;广州白云召开“百千万工程”推进会,强调高水平建设城乡融合示范区,在粮食安全、产业升级、城乡建设、深化改革上“开新局、走前列”;河源东源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持续攻坚,强调强化县域产业、风貌提升、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污水治理、典型镇村培育及全域土地整治。
【省直动态】
广东推出“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近日,广东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广东省委宣传部联合印发《“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要求积极发挥媒体在垂直领域的信息传播、资源整合、品牌塑造、舆论引导等功能,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这是国内首个由省农口与省宣传口联合发出的“媒体+”助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
方案围绕“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列出了八大重点任务,将“媒体+科技+垂直领域”作为实现目标的具体手段,其中垂直领域包含了市场、生活、产业、品牌、科技、智库等。
方案还提出,到2027年推动实现五大目标。一是促消费,推动消费提质升级,持续释放农村发展活力和内需潜力,助力消费与生产循环更加高效顺畅;二是促外贸,精准对接国际市场需求,扩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培育一批出口主体;三是促文旅,丰富乡村新业态新场景,传承乡村优秀文化,活化一批乡村文化遗产,打造一批乡村文化地标;四是促农民增收,持续开拓富民增收渠道;五是促媒体转型,增强“媒体+”能力,融入产业链,拓展多元链接。
全省工商联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会召开
7月8日,广东省工商联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会在清远召开,会上通报民营经济领域助力乡村振兴成效。目前全省117家省级商会与109个县(市)实现结对全覆盖,11688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8992个村,累计实施项目超1.1万个,总投资超600亿元,为“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提供坚实支撑。
通过“一对一精准结对、一对多辐射带动、多对一集中攻坚”三种模式,全省形成“商会+企业+镇村”协同帮扶格局。1949家市县级商会与854个镇、1105个村建立共建关系,实施产业项目421个,投资356亿元;930个非公经济党组织结对1617个镇村,投入5.8亿元开展1106个惠民项目。
为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优配交易,现场还举行了企业与镇村结对签约仪式,现代汉方智造基地等24个投资项目签约,总投约86.63亿元,东瑞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还为“百千万工程”建设捐赠3338万元。
【地市动态】
茂名:召开全市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奋力打造沿海经济重要增长极
7月10日下午,茂名市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在滨海新区召开,研究推动茂名市加快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因地制宜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奋力打造沿海经济重要增长极。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庄悦群强调,要坚持沿滨海发展轴整体布局港产城乡、促进融合发展,重点强化环水东湾、环博贺湾“两湾”产业和功能,加强规划刚性约束和管控,构建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更好服务“两轴—两个圈层”和“三大内核”城市布局。要突出统筹“陆与海”“港产城”“开发与保护”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山海互济,抓好规划衔接和项目统筹,系统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坚定走好人海和谐的发展之路。
要打造临港制造、渔港经济、海洋新能源、滨海文旅产业“四大引擎”,坚持把“五链共建”作为临港产业主攻方向,培育海洋船舶、海工装备、海上风电等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串珠成链打造滨海文旅胜地,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要用好“港口、园区、企业、体制”四大抓手,加快现代化深水大港、临港产业平台建设,大力引育龙头企业,健全完善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不断改善发展海洋经济的软硬条件。
江门:出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推动三次产业相互嵌入相互赋能
近日,《江门市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正式印发,涵盖8大行动27条具体举措,深入实施“工业振兴”“园区再造”工程,加快构建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内外市场齐头并进、具有江门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工业武装农业,用制造牵引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三次产业相互嵌入、相互赋能,努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行动计划》强调,要将科技创新置于重要位置,提出要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强基行动,加快创新体系效能整体跃迁;要深入推进产业集群培优行动,塑造产业集群竞争新优势,并提出要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等;发展侨乡特色现代农业,推动落实省“粤强种芯”“粤强农装”工程,以种业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力争陈皮、大米、鳗鱼、马冈鹅、茶叶、禽蛋等六大特色优势农业全产业链总产值突破900亿元。
【县区动态】
河源东源:专题部署“百千万工程”下一步计划,将各方资源向典型镇村倾斜
7月11日,东源县“百千万工程”指挥部专题会议召开,认真传达学习贯彻省、市“百千万工程”有关文件精神,总结回顾上半年各项工作成效,深入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科学谋划、精准部署下一步工作计划,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工作走深走实。
会议强调,要强化县域产业发展,扎实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拉长产业链、延伸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打通合作链,形成县域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要抓好风貌管控提升,充分发挥央企助力优势,聚焦高速、高铁、国省道沿线等重点区域,加大施工力量投入和资金保障,加力提速推进风貌提升工作。要抓好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持续高标准、高质量完善提升,加快一二三产业建设项目库谋划工作。要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加大业务指导力度,压实项目施工单位建设责任,在保障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推进项目进度。要做好典型镇村培育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将各方资源向典型配置、各项政策向典型倾斜,加快项目推进,打造更多标志性、阶段性工作成果。要抓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积极探索宅基地规范管理、自愿有偿退出、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机制,一体谋划推进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要加快推进改革试点建设,高质量抓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县域投融资改革、农村住房集中建设、创客培育等重点工作,推动重要改革任务攻坚突破。
佛山禅城:建筑业企业结对帮扶项目签约,帮扶投入265.2万元
7月11日,禅城区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结对帮扶南庄镇签约仪式在南庄镇政府举办。禅城区建筑业协会代表分别与南庄镇城镇建设专班代表、南庄镇中心小学代表进行了签约。本次签约的两个项目共涉及帮扶金额约265.2万元,分别聚焦于农房风貌改造和教育基础设施优化,是建筑业企业出钱出力出智慧,发挥资金和建筑业技术设计等专业优势、反哺乡村建设、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
其中,位于堤田村的乡韵碧岸提升工程融合了龙舟文化等元素,让传统村落、优美水岸与运动、休闲、观光更好地结合,让周边村民直接受益,将为罗格围活力区增添靓丽景观,为魅力水乡增添魅力。广东省六建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房建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新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等建筑企业公益帮扶约205.2万元。而南庄中心小学校园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的实施,则有利于补充学校设施短板,让广大师生受益,是一项民生工程。广东省洲际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佛山市东建建设有限公司等企业出资支持项目建设,公益性帮扶投资金额为60万元。
广州白云:召开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
7月8日,白云区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召开,进一步部署推进全区“三农”工作和“百千万工程”。
区委书记洪谦强调,要坚定不移把“百千万工程”推向深入,高水平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要在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上开新局、走前列,有序推进耕地“非粮化”整改、撂荒地整治等工作,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要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开新局、走前列,坚持“园区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品牌化、产业特色化”,持续提升“四大枢纽”能级,分类推动镇街打造特色标杆园区、改造升级低效工业园区,打造港产城融合发展区。要在提升城乡规划建设和服务治理水平上开新局、走前列,用好用足国家支持政策,强化城中村改造攻坚突破,提升绿美白云生态建设成果,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均衡优质发展。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开新局、走前列,持续深化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国家试点等工作,全面建立镇街履行职责事项清单,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广投融资领域改革成果。要在汇聚社会力量参与上开新局、走前列,落实好东西部协作、援疆援藏以及对口帮扶、对口支援和对口合作任务,用好企业、“三胞”资源,更好凝聚工青妇力量。
阳江阳西:召开“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座谈会
7月13日,阳西县召开“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座谈会,邀请媒体代表、农业企业代表参加,汇众力聚众智,积极发展“媒体+”新业态,开创“媒体+”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会上,县农业农村局汇报了《阳西县“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内容。方案主要围绕实现“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目标,发挥媒体在垂直领域的信息传播、资源整合、品牌塑造、舆论引导等功能,积极发展“媒体+”新业态,融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力量,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构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协同创新机制,围绕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塑造具有高辨识度、高美誉度的阳西农产品品牌,提升阳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打响阳西富硒产业品牌,擦亮“中国长寿之乡”金字招牌。
会议指出,“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是打通生产与消费、连接乡村与城市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增收的核心支撑,各镇(区)各有关部门、媒体和农业企业要充分利用媒体强大的传播力、影响力,赋能阳西现代农业品牌塑造、市场拓展、产业升级以及乡村形象展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要紧扣品牌建设,讲好阳西故事,拓展营销渠道,激活市场动能,强化内容生产和人才培育,提升传播质效。
整理:南方农村报记者徐臻 李艳 陈诺
美港通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