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当人们尽享团圆与欢乐时,中山市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六院”)医护人员始终坚守岗位,以专业与速度守护生命。10月3日18时48分海证资本,市六院救护车从外院接回因车祸重伤的35岁男性患者李某(化名),一场与死神竞速的抢救战即刻打响。
患者转入时已陷入出血性休克,急诊CT提示“外伤性脾破裂、左肾动脉损伤?肋骨骨折、腹腔大量积血”,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市六院急诊科第一时间启动抗休克治疗,启动创伤中心多学科联合救治,医疗总值、护理总值参与指挥协调,普外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介入科、麻醉手术中心以最快时间参与抢救。得知患者险情,部分正休假的医护骨干毫不犹豫放弃休息,从家中火速赶回医院——有人牵头梳理手术方案,有人协调急救资源,用“逆行”身影为患者筑起生命防线。
为抢出黄金救治时间,团队当即开通绿色通道,将患者快速送入手术室,实施剖腹探查+脾切除术+左肾周血肿清除术。术中可见患者脾脏严重毁损,脾门处活动性出血不止,腹腔内血凝块与不凝血累计超4000毫升,多项检验指标更是亮起危急值“红灯”。面对如此大量出血,市六院麻醉手术中心团队迅速启动回收式自体血技术,通过术中自体血回收系统,将腹腔内流失的血液进行收集、抗凝、洗涤和浓缩后,成功提取出近1000毫升纯净、富有活力的浓缩红细胞回输给患者。这一关键技术不仅快速补充了患者血容量,维持了术中循环稳定,更为后续手术操作赢得了宝贵时间;同时避免了异体输血可能引发的过敏反应、感染风险及血源紧张问题,成为抢救成功的“硬核支撑”。
在多学科协作下海证资本,外科团队精准实施脾切除与止血操作,麻醉团队通过自体血回输与精细化容量管理保障生命体征平稳,护理团队高效配合器械传递与病情监测。从止血到脏器处理,每一步都争分夺秒,最终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被转入ICU进一步监护,目前病情已趋于稳定。
这场跨越假期的生死救援,不仅展现了市六院急危重症救治的过硬实力与多学科协作的高效优势,更凸显了回收式自体血技术等先进医疗技术在重症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关键价值。全体医护人员以责任担当,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初心使命。未来,市六院将持续以专业与坚守,为中山市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技术亮点:
1. 快速止血与血源补充:在4000毫升大出血的危急情况下,通过自体血回收技术即时回输1000毫升浓缩红细胞,快速逆转休克状态。
2. 术中“即时救命”特性:自体血回收技术无需体外储存,提取的浓缩红细胞活性高,实现“失血即补”,为手术止血争取关键时间窗口。
3. 规避异体输血风险:减少过敏、溶血、感染等并发症,尤其适用于稀有血型或宗教信仰拒绝异体输血的患者。
4. 资源高效利用:无需等待血库调配,节省宝贵血源,在突发大出血时体现“零等待”优势。
5. 缓解用血压力:在当前全国多地面临“血荒”、血库供应持续紧张的背景下,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极大减轻了血库供应压力。
6. 多学科协同核心技术:作为麻醉团队的关键支撑技术,与外科手术、重症监护形成闭环救治体系,提升整体抢救成功率。
来源:中山市第六人民医院海证资本
美港通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